北京注協培訓網專業團隊為考生整理出2016年注冊會計師預習階段預習要點,以幫助考生提升預習階段學習效率,考生可根據北京注協培訓網為考生制定的預習計劃表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201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預習計劃表)
第四章 審計抽樣
第一節 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
一、審計抽樣的定義
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于100%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使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為注冊會計師針對整個總體得出結論提供合理基礎。
總體,是指注冊會計師從中選取樣本并期望據此得出結論的整個數據集合。
審計抽樣應當具備三個基本特征:
(1)對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中低于100%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
(2)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
(3)審計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評價該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型的某一特征。
二、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
(一)抽樣風險—結合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學習
抽樣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同于如果對和對整個總體實施與樣本同樣的審計程序得出的結論的風險。
1.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包括信賴過度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
(1)信賴過度風險,是指推斷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也可以說,盡管樣本結果支持注冊會計師計劃信賴內部控制的程度,但實際偏差率不支持該信賴程度的風險。
(2)信賴不足風險,是指推斷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也可以說,盡管樣本結果不支持注冊會計師計劃信賴內部控制的程度,但實際偏差率支持該信賴程度的風險。
2.在實施細節測試時,注冊會計師也要關注誤受風險和誤拒風險。
(1)誤受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推斷某一重大錯報不存在而實際上存在的風險。如果賬面金額實際上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認為其不存在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通常會停止對該賬面金額繼續進行測試,并根據樣本結果得出賬面金額無重大錯報的結論。誤受風險影響審計效果,容易導致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
(2)誤拒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推斷某一重大錯報存在而實際上不存在的風險。與信賴不足風險類似,誤拒風險影響審計效率。如果賬面金額不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認為其存在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會擴大細節測試的范圍并考慮獲取其他審計證據,最終注冊會計師會得出恰當的結論。
(二)非抽樣風險
非抽樣風險,是指由于某些與樣本規模無關的因素而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錯誤結論的可能性。
三、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
統計抽樣,是指同時具備下列特征的抽樣方法:
1.隨機選取樣本;
2.運用概率論評價樣本結果,包括計量抽樣風險。
不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征的抽樣方法為非統計抽樣。
四、統計抽樣方法
(一)屬性抽樣
屬性抽樣,是一種用來對總體中某一事件發生率得出結論的統計抽樣方法。屬性抽樣在審計中最常用的用途是測試某一控制的偏差率。
(二)變量抽樣
變量抽樣,是一種用來對總體金額得出結論的統計抽樣方法。變量抽樣在審計中的主要用途是進行實質性細節測試,以確定記錄金額是否合理。
編輯推薦:[教材下來前一定要看]2016年注冊會計師審計預習要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