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到了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的最后關鍵時段,一般在現在這個時段,是注冊會計師考生補缺補差的最重要的時刻,也是最后的時刻,北京注協培訓網專業團隊為各位注會考生準備了2017年【注冊會計師考點聚焦】,它涵蓋了注會考試六科大部分重點知識點,本篇為審計科目核心考點。
【知識點】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類別 | 內容 |
財務報表整 體的重要性 | 選擇基準→乘以某一百分比→形成重要性 【注意】 確定多大錯報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決策,是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的結果(依據慣例和經驗)。 |
在選擇基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1)財務報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會計主體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 (3)被審計單位的性質、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以及所處行業和經濟環境; (4)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式; (5)基準的相對波動性。 【附錄“常用的基準”】 | |
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 可能表明存在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其發生的錯報金額雖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合理預期將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的因素: (1)法律法規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特定項目(如關聯方交易、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薪酬)計量或披露的預期; (2)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關鍵性披露(如制藥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成本); (3)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特別關注財務報表中單獨披露的業務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購的業務)。 |
實際執行 的重要性 | 注冊會計師確定的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一個或多個金額,旨在將未更正和未發現錯報的匯總數超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適當的低水平。 |
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需要考慮的因素: (1)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這些了解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過程中得到更新); (2)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出得錯報的性質和范圍; (3)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的預期。 |